《生理科学实验》(甲)课程简介
1.课程号:18120470
2.课程名称:生理科学实验(甲)
3.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4.周学时:1-7 (总学时:128) 学分:4.5
5.授课对象: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ZDM班
6.预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文献检索
7.教学要求和目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综合实验研究型课程,通过基本理论、基础和综合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生理科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技术,经过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实验研究设计和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初步具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科学表述及实验研究能力。
《生理科学实验》(甲)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理科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基本要求是严谨求实,有自我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能力。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 | 生理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
| |
| 1. | 生理科学实验方法学 | 1学时 |
| 2. | 生理科学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 2学时 |
| 3. | 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 2学时 |
| 4. | 生理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 2学时 |
| 5. | 生理科学实验常用统计指标和显著性检验简要 | 2学时 |
| 6. | 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简要 | 1学时 |
| 7. | 实验报告和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 | 2学时 |
(二) | 生理科学基础和综合实验 |
| |
| 1. |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 5学时 |
| 2. | 神经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 6学时 |
| 3. | 心脏活动的影响因素及调节 | 5学时 |
| 4. |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 | 6学时 |
| 5. | 呼吸活动调节及酸碱平衡 | 6学时 |
| 6. | 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5学时 |
| 7. |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 5学时 |
| 8. | 药动学 | 6学时 |
| 9. | 药物抗惊厥及镇痛实验 | 4学时 |
| 10. | 计算机模拟实验 | 16学时 |
(三)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 |
| |
| 1.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专题讲座 | 4学时 |
| 2.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研究设计 | 2学时 |
| 3.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 | 4学时 |
| 4.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 | 8学时 |
| 5.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预试 | 8学时 |
| 6.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 | 26学时 |
| 7.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数据统计和论文写作 | 4学时 |
| 8.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论文答辩和修改 | 4学时 |
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分三个阶段:
1.生理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教学30~90人的理论授课,课后布置专业文献阅读;
2.生理科学基础和综合实验教学小班教学,每个实验班不多于30人,分10个组,每组不多于3人;每次实验后要求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
3.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小班教学,每个实验班不多于30人,分10个组,每组不多于3人;
(1)专题讲座后,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阅读及根据设计性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幻灯准备,并准备实验设计相关文献;学生自立研究题目,以组为单位根据研究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幻灯准备,并准备研究题目的依据文献和实验设计相关文献;
(2)开题报告后修改实验设计,提交开题报告和实验设计;
(3)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预试后进一步修改实验方案;
(4)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5)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结束后,撰写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论文,制作论文答辩幻灯;
(6)以组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后,修改完成论文并提交。
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分组实验、研讨,团队任务。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
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 3个部分。基础综合实验30%,每次实验计6分,实验完成质量计3分,实验报告计3分,累计后折算成30分;设计性、创新型实验30%,实验设计、实验完成质量计15分,论文及答辩计15分;实验理论知识、设计性、创新型实验理论考试40%。
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生理科学实验教程》,陆源、夏强,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7-308-03785-1/Q.044,出版日期:2004-8;
2.《生物医学科研》魏尔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4
3.《动物实验方法学》孙敬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七、说明
本课程的课程网站(jpkc.zju.edu.cn/kj/k/554/)将所有课程资料和学习资源公布于网上,提供课件、虚拟实验、预习资料和实验数据、仪器资料软件等浏览和下载。
生理科学实验(乙)课程简介
1.课程号:18120480
2.课程名称:生理科学实验(乙)
3.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4.周学时:0.5-4(总学时:72) 学分:2.5
5.授课对象:五年预防医学
6.预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文献检索
7.教学要求和目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综合实验研究型课程,通过基本理论、基础和综合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生理科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技术,经过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实验研究设计和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初步具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科学表述及实验研究能力。
《生理科学实验》(乙)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理科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基本要求是严谨求实,有自我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能力。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 | 生理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
| |
| 1. | 生理科学实验方法学 | 1学时 |
| 2. | 生理科学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 1学时 |
| 3. | 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 1学时 |
| 4. | 生理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 1学时 |
| 5. | 生理科学实验常用统计指标和显著性检验简要 | 1学时 |
| 6. | 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简要 | 1学时 |
| 7. | 实验报告和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 | 1学时 |
(二) | 生理科学基础和综合实验 |
| |
| 1. |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 4学时 |
| 2. | 神经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 4.5学时 |
| 3. | 心脏活动的影响因素及调节 | 4学时 |
| 4. |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 | 4.5学时 |
| 5. | 呼吸活动调节及酸碱平衡 | 4学时 |
| 6. | 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2学时 |
| 7. |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 2学时 |
| 8. | 药动学 | 4学时 |
| 9. | 药物抗惊厥及镇痛实验 | 2.5学时 |
| 10. | 计算机模拟实验 | 自选实验 |
(三)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 |
| |
| 1.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专题讲座 | 2学时 |
| 2.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研究设计 | 2学时 |
| 3.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 | 2学时 |
| 4.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 | 4学时 |
| 5.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预试 | 4.5学时 |
| 6.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 | 13学时 |
| 7.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数据统计和论文写作 | 2学时 |
| 8. | 设计性、研究创新型论文答辩和修改 | 4学时 |
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分三个阶段:
1.生理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教学30人的理论授课,课后布置专业文献阅读;
2.生理科学基础和综合实验教学小班教学,每个实验班不多于30人,分10个组,每组不多于3人;每次实验后要求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
3.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小班教学,每个实验班不多于30人,分10个组,每组不多于3人;
(1)专题讲座后,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阅读及根据设计性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幻灯准备,并准备实验设计相关文献;学生自立研究题目,以组为单位根据研究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幻灯准备,并准备研究题目的依据文献和实验设计相关文献;
(2)开题报告后修改实验设计,提交开题报告和实验设计;
(3)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预试后进一步修改实验方案;
(4)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5)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结束后,撰写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论文,制作论文答辩幻灯;
(6)以组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后,修改完成论文并提交。
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分组实验、研讨,团队任务。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
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 3个部分。基础综合实验30%,每次实验计6分,实验完成质量计3分,实验报告计3分,累计后折算成30分;设计性、创新型实验30%,实验设计、实验完成质量计15分,论文及答辩计15分;实验理论知识、设计性、创新型实验理论考试40%。
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生理科学实验教程》,陆源、夏强,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7-308-03785-1/Q.044,出版日期:2004-8;
2.《生物医学科研》魏尔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4
3.《动物实验方法学》孙敬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七、说明
本课程的课程网站(jpkc.zju.edu.cn/kj/k/554/)将所有课程资料和学习资源公布于网上,提供课件、虚拟实验、预习资料和实验数据、仪器资料软件等浏览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