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油气集输流程以及各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课程由绪论、油气性质和基本理论、油气混输管路、气液分离、原油处理和原油稳定等模块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油气集输研究对象、流程及发展;油气性质、烃系的相特性、相平衡计算;油气混输管路的参数和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以及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计算;分离方式、分离级数和分离压力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离器设计的工艺计算方法、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和界面控制;原油乳状液的定义、生成机理和其性质、原油脱水各方法的原理、所用容器设备的结构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原油稳定的原理、方法和原理流程、原油稳定深度以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比较和选择等。
本门课程不像基础课一样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一环套一环,后面的内容要以前面所述的知识做铺垫),而是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部分,甚至可以独立成书(有相关资料,如《油田原油脱水》一书)。因此,按传统习惯来说,可以认为本课内容较分散,互相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也是初学这门课学生的观点。但实际上,这门课也是由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油田原油的处理工艺,也就是说,油田生产的石油必须经过这些工艺环节才能达到外输原油的质量标准。所以,学员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来帮助理解课程所提供的基础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内容和工艺流程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您还可以查看到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分析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等。
参考教材:
1.《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冯叔初等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Abbulin,F.,1st Edition Mir Publishers,1985
3.《油气水的收集与处理》,卢托什金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4.《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
5.《油气田地面处理工艺》,肯阿诺得,石油工业出版社
6.《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50-2005,计划出版社
7.《油田原油脱水》,张鸿仁,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年。
8.《石油炼制工程》,林世雄,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年6月
9.《化工原理》,谭天恩等,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6月
10.《油气集输工程师现场实用数据手册》,杨永军等,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年
第01讲:1.1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
第02讲:1.2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
第03讲:1.3油田产品及其质量指标
第04讲:1.4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
第05讲:1.5油气集输流程
第06讲:1.6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
第07讲:2.1原油性质
第08讲:2.2气液相平衡
第09讲:3.1气液两相管流的参数和术语
第10讲:3.2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第11讲:3.3.1两相流压降计算(一)
第12讲:3.3.2两相流压降计算(二)
第13讲:3.4段塞流 清管与磨蚀
第14讲:3.5多相泵
第15讲:4.1分离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择
第16讲:4.2.1油气两相分离器(一)
第17讲:4.2.2油气两相分离器(二)
第18讲:4.3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第19讲:4.4特殊分离器
第20讲:5.1原油乳状液
第21讲:5.2.1原油处理的基本方法(一)
第22讲:5.2.2原油处理的基本方法(二)
第23讲:5.2.3原油处理的基本方法(三)
第24讲:5.3原油处理设计
第25讲:6.2.1原油稳定的方法(一)
第26讲:6.2.2原油稳定的方法(二)
第27讲:6.3原油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