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人文社会统计学中央电大 人口统计学

中央电大 人口统计学由王晓峰主讲

  • 来源:中央电大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状态:共12讲 正在更新

课程介绍

人口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概况和主要内容

  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以及人口发展趋势。

  首先,人口统计学是研究关于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的科学。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是统计学的固有性质。人口统计学对人口现象的数量研究,一方面,要揭示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即对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做出具体描述。另一方面,还要研究人口现象诸多的内在数量关系。因此,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构成人口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其次,人口的生育、死亡、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是人口统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人口出生和死亡的不断更迭构成人口再生产过程。一方面,由于人口出生和死亡在人口变动过程中的不同特点,构成人口再生产过程在其性质上的不同关系。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又会形成不同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具体表现为不同的生育模式和死亡模式。

  第三,人口统计学还研究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现在的人口是由过去的人口发展而来,未来人口是现在人口发展变化的结果。未来人口将如何发展,是人口统计学中人口预测所要研究的范畴。现在人口的发展趋势、特点,是人口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人口预测研究的结果是研究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利用人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认识人口现象及其变动,并能够结合我国人口发展变动的实际状况,从数量方面分析我国人口的自然状况、生育、死亡、计划生育、未来人口发展等具体问题,从而为提高我国人口相关方面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口统计学,是人口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人口问题的独立学科。通过人口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系统掌握人口统计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指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数量的角度揭示人口发展变动的内在规律,更好地、科学地探索人口的发展变动。

  由于本专业的学生是具有一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因此,实际教学过程要密切结合学员的工作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对人口学基本概念、基本指标、基本方法的理解,注重结合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和特点,运用人口统计学的模型与方法,分析我国人口状态、人口变动过程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人口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实际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及考核

  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约占考核内容的95%。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

  一、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包括文字、录像、IP等教学媒体。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IP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详见一体化方案)。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学习小结、练习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录像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为重点讲授型。

  二、教学环节

  本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自学、看录像、参加网上和教学点辅导、实验、小组学习等。学生以自学为主,学生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或教学点与中央电大主持教师或教学点辅导老师联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央电大每学期将进行2次以上的网上实时辅导。(详见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三、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总计54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内学时

(录像课)

第一章 导论

4

(1)

第二章 人口统计基本指标

6

(1.5)

第三章 生育统计与分析

8

(2)

第四章 死亡统计和生命表

8

(2.5)

第五章 迁移流动统计与分析

6

(1.5)

第六章 计划生育统计与应用

4

(1)

第七章 计划生育作用评估与应用

4

(1)

第八章 人口预测与应用

6

(1.5)

第九章 人口调查方法

4

(1)

第十章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

4

(1)

第三部分 《人口统计学》教材大纲文本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口统计的产生

  二、人口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人口统计学的代表学者

  第二节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人口统计学的定义

  二、人口统计学与人口学的关系

  三、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人口统计学的指标体系

  一、人口统计指标的概念

  二、人口统计指标的分类

  教学要求

  掌握:统计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等基本概念;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熟悉:人口统计活动和人口统计学的关系;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人口统计学的代表学者及其有关学术贡献。

  第二章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

  第一节 人口数统计

  一、人口数的基本意义与特点

  二、人口数的基本描述

  三、平均人口数

  第二节 人口性别构成统计

  一、人口性别构成统计的意义

  二、人口性别构成的基本指标

  三、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

  第三节 人口年龄构成统计

  一、人口的年龄特征

  二、计算年龄的基本原则

  三、人口年龄构成的概念

  四、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

  五、年龄构成指标的基本分析

  六、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因素

  第四节 人口的社会构成统计

  一、人口社会构成统计的意义

  二、人口的民族构成

  三、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

  四、其他社会构成统计

  第五节 人口的主要经济特征统计

  一、在业人口与非在业人口

  二、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和职业构成

  三、劳动适龄人口与非劳动适龄人口

  四、劳动适龄人口的负担系数

  第六节 人口的地区分布统计

  一、人口地区分布的概念

  二、人口地区分布与构成

  三、人口密度

  教学要求

  掌握: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总负担系数、劳动适龄人口等基本指标;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等。

  熟悉:时点人口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年龄众数;影响性别构成的主要因素等。

  了解:人口年龄金字塔等。

  第三章 生育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出生统计

  一、出生人数统计

  二、人口出生率

  三、影响人口出生水平的因素

  第二节 生育率统计指标

  一、生育率统计的意义(育龄妇女)

  二、一般生育率

  三、年龄别生育率

  四、总和生育率

  五、终身生育率

  六、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

  第三节 标准化生育率

  一、标准化的提出

  二、出生率的标准化

  三、一般生育率的标准化

  第四节 影响生育率因素的测定分析

  一、邦戈茨中介变量生育率模型分析

  二、寇尔生育指数分析

  三、生育孩次递进比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出生率、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终身生育率等基本指标;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总和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的联系和区别。

  熟悉:标准化方法;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

  了解:邦戈茨中介变量生育率模型,寇尔生育指数分析,生育孩次递进比分析。

  第四章 死亡率和生命表

  第一节 死亡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一、死亡统计的意义

  二、死亡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的度量

  一、死亡人数统计

  二、粗死亡率

  三、年龄别死亡率

  四、婴儿死亡率

  第三节 生命表

  一、生命表函数及其定义

  二、生命表的编制

  三、模型生命表

  四、生命表的(实例和)应用

  第四节 人口再生产基本指标

  教学要求

  掌握: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平均预期寿命,粗再生产率,净再生产率,平均世代间隔年数。

  熟悉:生命表函数,生命表的编制及应用。

  了解:几种主要的模型生命表,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稳定人口,静止人口。

  第五章 迁移流动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人口迁移流动统计的意义

  第二节 人口迁移流动数据来源

  第三节 迁移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一、迁移率

  二、迁出率

  三、迁入率

  第四节 迁移模型

  一、重力模型

  二、最优分布模型

  三、都市间迁移模型

  四、迁移矩阵模型

  教学要求

  掌握:迁入率,迁出率,迁移率,迁移流。

  熟悉:迁移优先指数,迁移差别指数。

  了解:重力模型,最优分布模型,都市间迁移模型,迁移矩阵模型。

  第六章 计划生育统计与应用

  第一节 计划生育统计的一般概念

  一、计划生育统计的意义

  二、计划生育统计的内容

  第二节 计划生育统计指标与分析

  一、反映人口变动过程的指标

  二、反映计划生育工作状况的指标

  三、反映婚姻状况的指标

  四、反映节育状况的指标

  第三节 考核评估计划生育工作的指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指标)

  一、优质服务评估的内容

  二、优质服务评估指标

  三、优质服务评估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计划生育统计的意义和内容;初婚率、平均初婚年龄、早婚率、早育率、计划生育率、计划外生育率、避孕措施构成比、综合避孕率、人工流产率、人流初生比等指标。

  熟悉:平均初婚年龄变动对育龄妇女已婚比例和生育水平的影响;反应避孕状况的指标在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时的作用。

  了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指标。

  第七章 计划生育作用评估与应用

  第一节 计划生育评估的指标

  一、计划生育评估概述

  二、计划生育评估的基本指标

  第二节 主要评估方法

  一、标准化法

  二、倾向分析法

  三、有效避孕人年法

  四、因子规算法

  五、生育过程分析法

  六、试验设计及回归分析

  第三节 计划生育评估应用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自然生育率,潜在生育率,意外怀孕率。

  熟悉:标准化法,倾向分析法,有效避孕人年法,因子规算法,生育过程分析法。

  了解:实验设计,回归分析

  第八章 人口预测与应用

  第一节 人口预测的一般问题

  一、人口预测的可能性(历史及意义、目的)

  二、人口预测的基本分类(人口预测方案)

  三、人口预测的基本内容

  四、人口预测的模型和参数

  五、人口预测的基础资料

  第二节 人口总数的推算

  一、算数级数推算法

  二、几何级数推算法

  三、逻辑斯蒂曲线法

  第三节 分年龄的人口数移算

  一、人口年龄移算法的概念

  二、人口年龄移算的依据和基本公式

  三、年龄移算的基础资料

  四、年龄移算举例

  五、矩阵方程预测

  第四节 出生人数预测

  第五节 死亡人数的预测

  第六节 人口预测应用(例)

  教学要求

  掌握:人口预测的分类、基本内容、基础资料,算术级数预测,几何级数预测,人口年龄移算。

  熟悉:出生人数预测,死亡人数的预测。

  了解:逻辑斯蒂曲线法,矩阵方程预测。

  第九章 人口调查方法

  第一节 人口调查的概念与分类

  一、人口调查的概念

  二、人口调查的特点

  三、人口调查的分类

  四、人口调查的作用

  第二节 人口调查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一、人口经常性登记

  二、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涵义及种类

  二、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调查问卷设计的技巧

  第三节 人口调查统计资料的整理

  一、人口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与步骤

  二、人口统计资料的审查

  三、人口统计资料的整理检验

  四、人口统计资料的分组与汇总

  五、人口统计资料的直观表示

  教学要求

  掌握:人口调查分类,人口经常性登记的内容。

  熟悉:人口统计资料的分组与汇总。

  了解: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

  第一节 人口普查

  一、人口普查史概述

  二、人口普查的概念

  三、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

  四、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

  五、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人口抽样调查

  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二、人口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人口抽样调查的组织实施

  四、抽样误差及其计算

  五、样本规模的确定

  六、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

  教学要求

  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人口抽样调查的特点。

  熟悉:人口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了解:抽样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