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介 绍
知识产权法学原在学科分类中属于三级学科,即法学一级学科中的民商法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专业方向。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设立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这使知识产权法跃升为法学二级学科。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文件精神,目前,在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知识产权法”课程属于十四门精品课之一,在法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中属于民商法专业的必修课,在法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中属于民商法方向的选修课。而基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所提出的“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知识产权法”课程无论是在本科公共选修课或非法学专业硕士生选修课中,都获得了重视,成为法学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知识产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产权法在财产法体系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产权法作为调整知识创造、利用和传播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工具,已经成为了社会政策的一部分。知识产权对象的非物质性和发展性,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创新。在社会变动发展中谋求知识智力成果的独占与分享冲突中的利益平衡,从而保障知识智力成果的流动性、有用性和生产力转化,这些成为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以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公约等为依据,吸收了知识产权法学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扼要地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律实用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知识产权法知识体系。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知识产权实务、数据库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的License战略、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
本课程不仅有助于使学生提高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牢固地掌握知识产权法中的基本概念、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宣扬知识产权学科的科学精神和理念,并且能够联系实践,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知识产权制度在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特殊功能,提高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大 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在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属于十四门主干课之一。目前,知识产权法学亦是法学的二级学科。本课程以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公约等为依据,吸收了知识产权法学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扼要地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律实用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知识产权法知识体系。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知识产权实务、数据库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的License战略、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
二、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进行理论研究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活动的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高级知识产权研究、应用人才。
具体而言,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产权法概况的了解,并明确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对象、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系统掌握我国知识产权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根据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个人学习网络平台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源和材料,选取适当的课程内容和时间自主学习,并通过本课程的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不断的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三、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共十七章,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包括:走进知识产权的世界、产业创作保护与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的法规则、学术文化创作的保护、数字化社会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
第一章:知识产权的法理论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知识财产权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了解各国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掌握知识财产权的特性以及与所有权等权利类型的关系。
本章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产权、知识财产权、知识财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知识产权法的特征和范围、知识产权的分类与知识产权法的功能、各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内容等。
第二章:知识产权法的发展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白知识财产权是怎样从特权转变为经济自由权的,同时,就我国以及其他各国专利法的发展、商标法的发展以及著作权法的发展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本章教学内容:知识产权作为经济自由权性质的演变、世界各国专利法的发展、世界各国商标法的发展、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发展等。
第三章:发明创造与专利法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对发明予以保护的实际根据,掌握专利取得的三个实体要件,以及对不予专利保护的发明对象有所了解。
本章教学内容:专利权与发明保护、专利法的目的、专利的授予机关、专利权、专利取得的实体要件、专利性的判断步骤、不予以保护的发明对象等。
第四章:专利权的取得程序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清楚不同发明情形下的专利申请人的资格,掌握专利申请的具体的原则,以及专利申请审查流程。
本章教学内容:专利权的特性、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资格、共同发明、职务发明、委托发明、专利申请的原则、专利申请文件、特殊申请、专利申请审查流程、我国专利审批制度等。
第五章:专利权与商业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专利权的效力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掌握对专利权限制的缘由及各国对专利权限制的具体制度。同时,知道如何具体实施与应用专利权。
本章教学内容:专利权的效力、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保护期间及消灭、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限制、专利权的应用、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第六章:专利权的侵害和救济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对专利权侵害的直接侵权行为以及间接侵权行为,同时,能够在专利权被侵害时选取适当的救济方式。
本章教学内容:专利权侵害的概要、直接侵权行为、间接侵权行为、专利权的民事救济、专利权保护的刑事制裁、专利权的行政保护、对抗手段等。
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性质和作用,能够判断主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尤其是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准确的认识。
本章教学内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性质、地位及作用、主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等。
第八章:商标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涉及到商标的基本制度有较好的把握,熟悉商标注册与审查的基本程序。同时,能够准确的认定驰名商标。
本章教学内容:商标法的目的、商标、商标的一般分类、商标的功能、特殊商标、商标的取得、商标的注册程序、商标权的效力、商标权的侵害和救济、商标的国际注册等。
第九章:著作权法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够系统的掌握著作权制度有关内容,特别是对具体的著作权的内容的把握,可以区分不同的著作权类型。
本章教学内容:著作权概述、著作物、著作权主体、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等。
第十章:著作物的利用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清楚著作权的权利限制内容,同时,掌握著作物的利用方式,明白著作权与著作邻接权的关系问题。
本章教学内容:著作权的限制制度、著作物的利用、著作邻接权。
第十一章:著作权的转让与许可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清楚怎样实现著作权的转让与许可。同时,就著作权保护期间有系统的认识。
本章教学内容:著作权的转让制度、著作权许可、著作权的保护期间等。
第十二章:著作权的侵害和救济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对著作权侵害的各种行为表现方式以及归责要件,侵害发生时能选取适当的法律方式来保护著作权。
本章教学内容:著作权的侵害形态、著作权侵害的民事救济及刑事制裁。
第十三章:著作权的权利管理体制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著作权权利管制体制,清楚著作权权利管理团体的法律性质及地位。
本章教学内容:著作权权利管理团体、著作权权利管制体制的展望。
第十四章: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保护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清楚知识产权制度对软件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并掌握商业方法专利的涵义。
本章教学内容:软件程序的意义及对其保护的立法历程、商业方法专利、数据库的保护等。
第十五章: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相关背景知识有所了解,掌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具体内容以及法律保护模式,并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限制进行掌握。
本章教学内容: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基本特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法律保护。
第十六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掌握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形态。
本章教学内容:企业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形态、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关系、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等。
第十七章:知识产权的License战略
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知识产权的License战略,清楚License契约的具体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企业财产权应用、License的对象和范围、License的形态及对价、License契约等。
四、主要参考教材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3.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6.郑成思:《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与基本理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曲三强:《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9.李扬: 《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危机及其未来模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