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并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概述,包括信息概念与类型、信息社会特征、信息检索概念和基本原理、信息检索的发展历史等;信息源,包括信息源的一般特征、文献信息源的类型,现代信息资源发展的整体规律以及各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特色等;信息检索语言,如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和网络检索语言等;信息检索策略,如信息检索的方法、技术,信息检索的步骤以及信息检索的评价等;各种文献型检索工具,事实型检索工具以及重要的检索数据库;信息检索的新发展,内容涉及联机检索、光盘检索以及网络检索等知识、原理、方法和技巧等;信息利用的基本知识以及科学研究的信息保障等。
课程目标:
1、掌握信息、信息检索、信息素质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强化自己的信息技能。
2、全面了解信息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和新兴的电子信息资源,了解各类信息资源的特征、类型以及信息资源发展的 总体规律。
3、熟悉检索语言和检索策略,根据所学专业或学科的实际情况,掌握基本的检索工具及相应的使用方法。
4、了解现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光盘信息检索、联机信息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
5、能够系统而高效地收集资料、组织资料和分析资料,掌握重要的文献阅读与利用方法,为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未来独立的科学研究 提供基本的信息保障。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
编著者:王怀诗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版本号:第1版
参考资料:
1、叶鹰.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任胜国、周敬治. 文献信息检索教程.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9
3、沈固朝.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4、叶继元.信息检索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
课程安排:
第1章:信息检索概述 共6个课时
第1节:信息社会特征与信息概念与类型 2课时
第2节:信息检索概念与类型 1课时
第3节: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2课时
第4节:信息检索的发展历史 1课时
第2章:信息源 共6个课时
第1节:信息源与文献概念 2课时
第2节: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2课时
第3节:现代信息资源发展的整体特征 2课时
第3章:信息检索语言 共3个课时
第1节:信息检索语言概述 1课时
第2节:分类检索语言与分类词表 1课时
第3节:主题检索语言与主题词表 1课时
第4章:信息检索策略 共5个课时
第1节:信息检索方法 1课时
第2节:信息检索技术 1课时
第3节:信息检索步骤 2课时
第4节:信息检索评价 1课时
第5章:信息检索工具 共5个课时
第1节:书目 1课时
第2节:索引 1课时
第3节:文摘 1课时
第4节:工具书 2课时
第6章:信息检索的新发展 共5个课时
第1节:信息检索数据库 1课时
第2节:联机检索 1课时
第3节:光盘检索 1课时
第4节:网络检索 2课时
第7章:科学研究的信息保障 共5课时
第1节:科学研究的概念与方法 1课时
第2节:学位论文的构成要素 2课时
第3节:学位论文的写作程式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