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选课学生应具备必要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文学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教学上贯彻教学相长、古为今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熟悉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甄别是非,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和熟悉课本的基本内容、概念,根据网络课程的进度认真听讲,同时结合课本及多媒体讲义,在大量阅读原典的基础上,达到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并能适当运用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学阐释活动!
推荐教材:
1.《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历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历代文论名篇译释》,夏传才,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7.《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等,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8.《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蔡镇楚,岳麓书社,1999年版;
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等,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10.《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期刊杂志学术论文: 《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专业学会: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
专业网站/论坛: 北京大学中文系bbs
丽娃河论坛
中国文学网
推荐教材:
书名: 《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编著者: 张少康等
ISBN 版本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安排:
各章学时安排如下(共计39学时):
绪论(1学时)
先秦时期(10学时)
秦汉时期(3学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5学时)
隋唐时期(7学时)
宋金元时期 (4学时)
明清时期 (9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