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医药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科大学 医用化学

中国医科大学 医用化学由刘桂华主讲

  • 提示:批量下载已经包含此资源,无须单独下载。
  • 医用化学1-1
  • 医用化学2-1
  • 医用化学2-2
  • 医用化学2-3
  • 医用化学2-4
  • 医用化学2-5
  • 医用化学2-6
  • 医用化学2-7
  • 医用化学3-1
  • 医用化学3-2
  • 医用化学3-3
  • 医用化学4-1
  • 医用化学4-2
  • 医用化学4-3
  • 医用化学4-4
  • 医用化学4-5
  • 医用化学5-1
  • 医用化学5-2
  • 医用化学5-3
  • 医用化学5-4
  • 医用化学6-1
  • 医用化学6-2
  • 医用化学6-3
  • 医用化学6-4
  • 医用化学6-5
  • 医用化学6-6
  • 医用化学6-7
  • 医用化学7-1
  • 医用化学7-2
  • 医用化学7-3
  • 医用化学7-4
  • 医用化学8-1
  • 医用化学8-2
  • 医用化学9-1
  • 医用化学9-2
  • 医用化学9-3
  • 医用化学10-1
  • 医用化学10-2
  • 医用化学10-3
  • 医用化学11-1
  • 医用化学11-2
  • 医用化学11-3
  • 医用化学12-1
  • 医用化学12-2
  • 医用化学12-3
  • 医用化学13-1
  • 医用化学13-2
  • 医用化学13-3
  • 简介

课程介绍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程。

medical chemistry

(1)指生物化学发展初期在医学方面的化学研究,后来则指以生物体为主的关于高分子化学机制领域的研究。

(2)亦称医疗化学,指与物理医学相反,主要从化学方面解释生命现象,并基于这观点建立医疗体系的17世纪医学派别之一。这个派别以帕拉赛尔苏斯(P.A.T.Paracelsus),赫尔蒙特(J.B.van He-lmont),西尔维武斯(F.Franciscus Sylvius)为代表,并使用了同现在的涵义大不相同的“酸和碱”、“发酵”等暗语。化学医学和物理医学都同当时生机论者解释生命的观点相对立,对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往前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教材努力体现适合于成人学历教育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原理与实际的相结合、对高科技领域的推动、在生命科学进展过程中的应用,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与前沿理论知识的介绍,旨在受教育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对未来化学科技的发展产生深究和求知的欲望。

第一章 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 

    ​第一节 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  

第二章 缓冲溶液 

    ​第一节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第六节 缓冲容量与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七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意义 

第三章 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 

    ​第一节 电极电势

    ​第二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三节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第四章 胶体溶液 

    ​第一节 胶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第三节 溶 胶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

    ​第五节 凝 胶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位平衡

    ​第三节 螯合物

    ​第四节 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

    ​第五节 有机反应的历程

    ​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七节 烃 

第七章醇、酚和醚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酚

    ​第三节 醚

    ​第四节 硫醇和硫醚 第八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九章 有 机 酸 

    ​第一节 羧 酸

    ​第二节 羟基酸

    ​第三节 酮 酸 

第十章 立体异构 

    ​第一节 顺反异构

    ​第二节 对映异构

    ​第三节 构象异构 

第十一章 脂类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磷脂

    ​第三节 甾体化合物 

第十二章 糖类 

    ​第一节 单 糖

    ​第二节 二 糖

    ​第三节 多 糖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胺

    ​第二节 酰胺

    ​第三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