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自然科学化学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

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教材采用吴子生等,物理化学实验(专升本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

 

一、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实验是本科化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又一门实验必修课。它综合运用了物理和化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实验技术和手段以及数学运算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目的。本课程以提高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教学任务。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理化学理论课的概念、公式和理论在本课程中要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同时可以应用物理化学基本理论来指导本实验课程的学习。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方法(如温度测量、热化学测量、压力测量、电学测量、光学测量、磁学测量等)和一些常用实验仪器(如贝克曼温度计、电位差计、旋光仪、分光光度计、磁天平、电容仪等)的使用方法。

  3、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实验教材和实验技术与仪器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及领悟问题的能力,通过网上文献资料的查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

  4、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方法的比较,相关信息的查询,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等。物理化学实验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有:

  1、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与常用仪器。其中每项内容包括原理、构造、测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2、学习十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其中每一个实验题目的学习内容包括实验原理、仪器与药品、操作步骤和实验关键提示等。

  3、选择十个实验题目进行实验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完成实验报告。

  4、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课程考核。

 

二、物理化学实验过程的要求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和任务,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

  1、上网学习

  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实验的原理较难理解,因此要求学生在上网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课件提供的资源。仔细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明确需要进行哪些测量,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中的每一步如何进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要对每个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于网上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测查题进行检验,在作测查题时,不要首先看答案,等全部作完后再对照答案,并给自己打一个分数,找出错误的原因。

  2、实验操作

  在网上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实验室,对照实物阅读实验教材,待实验指导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后,进行实验操作。动手操作(包括观察、思维和记录)是实验是中心环节,要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记录数据要忠实、准确、清晰,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实验操作并非只是机械操作,照方抓药,更是锻炼思维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观察实验现象,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原理、现象和操作的背后,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同学们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等方法经常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之间也可以就实验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本教材中的“实验关键提示”与“讨论”部分就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知识面为目的而编写的。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记录的数据交指导教师签字。整理或清洗实验仪器,再离开实验室。

3、写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一方面是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或科研论文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实现认识的新飞跃。实验报告必须独立完成,各有自己的风格,要用简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报告既有一定的格式,又要避免雷同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简要原理、实验操作要点、数据处理(列出原始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图形)、实验结果与讨论(对实验现象和测定结果的分析、实验心得体会、对实验方法和操作的改进意见或查阅文献的情况等)。实验报告可不画装置图。书写格式参见“学习指导”。 

 

三、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基本框架  

 

   按着化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对培养本科生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实验技术与仪器”和实验内容两大部分,其中实验内容划分为“基本实验”、“拓展性实验”和“实验设计与研究”三个层次。 

 

“基本实验”是依据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对培养本科生的基本要求,选取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结构化学领域中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这些实验以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验证为主,通过教师的指导,接受物理化学实验方法的学习。 

 

“拓展性实验”与(含“学生设计”实验)是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相近或相似实验方法的比较,阔展知识领域,并增加一些设计实验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实验设计与研究”是以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为目的,从培养目标考虑,设计为“化学教师教育类实验”和“科学研究类实验”两种类型。其中“化学教师教育类实验”不同于中学的教学实验,而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中学教师,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出发,对学生进行从教能力培养的一种知识储备。例如,对中学教学的部分实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行演示实验研究等。 

 

而“科学研究类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为目的,通过“内容简介”导入研究内容的梗概,让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独立实验操作,研究各种因素(如改变条件或选择其它实验方法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在“实验技术与仪器”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技术”,“热化学测量技术”,“压力的测量与真空技术”,“电化学测量技术”,“光学测量技术”,“磁学测量技术”以及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的测量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应用这些测量技术进行分析测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

 

一、物理化学实验教科书

 

 

[1] 吴子生等,物理化学实验(专升本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简介:本书是中学教师进修化学专业(专科起点)的专业必修课教材。也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工科院校的有关专业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绪论、实验技术与仪器、实验选题和附录四个部分。在实验技术与仪器中共设八个题目,概括了物理化学实验中,以基础实验与设计实验中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与操作方法等。在实验选题中,以讨论的方式对实验原理、目的要求等进行介绍,并对实验的操作做了具体的指导,还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对实验的关键点进行了必要的提示。通过讨论,对实验进行了深化与拓展。

 

 

[2] 复旦大学等校,物理化学实验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简介: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参考。

    本书共分五部分:绪论、实验、仪器、技术和附录,含33个实验、14种仪器介绍和8种实验技术,编写精练重点突出。每个实验有“评注启示,提问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书后附有各类物理化学实验参考数据。

 

 

更多...

 

[3] 北京大学等校,物理化学实验 (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校,物理化学实验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 吕慧娟等,物理化学实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顾良正等,物理化学实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7] 郭子成,物理化学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 顾月姝,基础化学实验(III)—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0] 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编写组,物理化学实验,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11] 广西师范大学等校,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 吴子生等,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 孙尔康等,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 罗澄源等,物理化学实验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 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实验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6] 南开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实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 千原秀昭,物理化学实验法 (第三版) (日文),东京化学同人出版,1988年版。

[18] D. P. Shoemaker et al., Physical Chemistry(Stg ed). 俞鼎琼、廖代伟译,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19] F. Danels et al., Experimental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实验), McGraw-Hill公司出版, 1975年年版(第七版)

[20] H. W. Salzbeg et al., Phys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s (物理化学原理和实验), Macmillan 公司出版, 1978年版。

[21] J. M. White., Phys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物理化学实验室实验), Prentice-Hall 公司出版,1975年版。

[22] H. D. Crockfor et al., Laboratory Manu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实验指南), John Wiley 公司出版, 1975年版(第二版)

 

 二、一般物理化学手册

 

[1] 印永嘉,大学化学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2] 印永嘉,物理化学简明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 苏联化学手册 ( Ι、ΙΙ、ΙΙΙ册),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4] 甘肃大学化学系,简明化学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 [英] J. G.. 斯塔克,H. G. 华莱士,杨厚昌译,化学数据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

[6] 尚久方等译,蓝氏化学手册,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7] Robert C. Weast., Hand 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化学与物理手册), CRC (化学橡胶公司)出版,1993年版。

[8] Jeand Ans. Ellinlax., Taschenvuch for Chemiker and Physiker (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手册) (共三卷), 1970年版。

[9] R. H. Perry.,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化学工程师手册) (第五版), 1973年版。

[10] F. W. Atack., Handbook of Chemical Data (化学数据手册), 195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