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代码U102
 2、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3、 学时/学分:54/3
 4、 必修课程:
 5、 面向对象:管理学院本科生
 6、 开课院(系)、教研室: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管理学课程组
 7、 教材、教学参考书:
 《管理学》,顾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管理学》(第4版),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管理学》(第7版),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
 1.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
 2.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
 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模式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 管理、管理者、管理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类型、角色、技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
 内容结构:
 1.1 管理
 1.2 管理者
 1.3 管理学
 第2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以及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结构:
 2.1早期管理思想
 2.2 古典管理理论
 2.3 行为科学理论
 2.4 现代管理思想
 2.5 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第3章 组织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组织环境的构成,全球化管理,组织文化。
 内容结构:
 3.1 组织环境
 3.2 全球化管理
 3.3 组织文化
  
 第4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及对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4.1企业社会责任
 4.1企业伦理
 第5章 目标与计划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计划工作应有一个全面了解,并能掌握预测和计划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容结构:
 5.1 计划概述
 5.2 计划程序
 5.3 计划原则
 5.4战略性计划
 5.5 现代计划技术和方法
  
 第6章 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
 内容结构:
 6.1 决策概述
 6.2 决策过程
 6.3 决策原则
 6.4 决策方法
  
 第7章 组织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影响因素和原则,认识组织的基本问题,掌握典型的组织结构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了解组织的类型。
 内容结构:
 7.1 设计组织结构
 7.2 组织的基本问题
 7.3 常见的组织结构
  
 第8章 组织变革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导致组织变革的原因,变革的阻力以及克服变革阻力的措施。
 内容结构:
 8.1 变革的力量
 8.2 变革的阻力
 8.3 应对变革的阻力
  
 第9章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法,以及当前社会所关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内容结构:
 9.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9.2 人力资源规划
 9.3 招聘和解聘
 9.4 员工培训
 9.5 绩效评估
 9.6 职业发展
 第10章 组织行为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态度、个性、知觉、压力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内容结构:
 10.1态度
 10.2个性
 10.3知觉
 10.4压力
  
 第11章 领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的概念、影响力的来源和三种领导理论。
 内容结构:
 11.1 领导的概念
 11.2 领导的特性理论
 11.3 领导的行为理论
 11.4 领导的权变理论
 第12章 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性假设,掌握激励理论的内容、作用,把握激励规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
 内容结构:
 12.1 人性假设
 12.2 内容型激励理论
 12.3 过程型激励理论
 12.4 激励的系统观念
 第13章 团队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能理解团队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了解团队类型、动力,掌握团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结构:
 13.1 团队概念
 13.2 团队类型
 13.3 团队动力
 13.4 团队管理
 第14章 沟通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沟通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了解沟通的过程、沟通的形式、沟通的障碍及增强沟通有效性的途径。
 内容结构:
 14.1 沟通的意义
 14.2 沟通过程
 14.3 沟通的形式
 14.4 沟通的障碍
 14.5 有效的沟通
 第15章 冲突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冲突的类型、成因及冲突管理。
 内容结构:
 15.1 冲突概念
 15.2 组织冲突的类型
 15.3 冲突的原因
 15.4 冲突管理
 第16章 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控制的含义、基本过程、类型及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容结构:
 16.1 控制概述
 16.2 控制的基本过程
 16.3 控制的类型
 16.4 控制的主要原则
 第17章 作业控制与组织绩效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作业控制与组织绩效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结构:
 17.1作业控制
 17.2 组织绩效控制
  
 第18章 管理信息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经过本章学习,了解信息及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设计与应用。
 内容结构:
 18.1 信息与管理信息
 18.2 信息系统的类型
 18.3 信息系统的设计
 18.4 信息系统的应用 
  
 四、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讨论课在小班进行,规模控制在30人左右,每班配备一位辅导老师。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题讨论。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一些前沿性的或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课下准备,在讨论课上讨论或辩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二是案例讨论。精选一些案例,让学生在讨论课上来分析,辅导老师只是做引导和评点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应该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与方法,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管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