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医药科学基础医学浙江海洋学院 人体解剖学

浙江海洋学院 人体解剖学由丁国芳 杨最素主讲

课程介绍

浙江海洋学院 人体解剖学 25讲 视频教程下载

主讲: 丁国芳 杨最素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科学。学好人体解剖学这一基础学科,为学习其他护理学基础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等打下基础,也为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服务;只有学好正常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异常情况,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科研和社会。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人体解剖学

课程名称(英文):Human Anatomy

课程编码:0502020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96-6 课程性质:基础

适用专业:护理二本先修课程:生物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科学。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并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进展有所了解,为学习其他护理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辨认人体形态结构,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了解人体解剖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发展概况、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2.理解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分部。

3.掌握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人体的轴和面。

第一章骨学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了解不同年龄骨的理化特性。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理解各部椎骨的特征。

3.了解肋骨的形态结构。理解胸骨的形态结构。

4.掌握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和位置。了解颅的整体观。

5.理解眶和骨性鼻腔的形态和毗邻,掌握鼻旁窦的名称。

6.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理解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了解手骨的形态结构。

7.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理解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了解足骨的分部、距骨和跟骨的形态。

第二章骨连结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理解关节的辅助结构。

2.掌握椎间盘位置与结构,了解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理解脊柱的整体观,了解脊柱的运动。

3.理解骨性胸廓组成和形态,了解肋的连结。

4.理解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

5.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6.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别差异。

7.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三章肌学

1.了解肌的分类、肌的形态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理解肌的辅助结构。

2.理解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

3.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作用。

4.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5.掌握腹肌的分群、形态、位置和作用。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了解腹直肌鞘、白线的结构特点,理解腹股沟韧带的形成。

6.理解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

7.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8.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9.掌握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第四章表面解剖学

1.掌握躯干部、四肢部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第五章消化系统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掌握牙的形态和结构,咽峡的构成,大唾液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部位。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腭扁桃体的位置。

3、掌握食管位置、长度、分部,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意义。

4.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了解胃的毗邻和构造。

5.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主要结构。

6.掌握大肠的分部,结肠的结构特点;掌握阑尾的位置和形态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结肠的分部和位置,理解直肠的形态、肛管的结构。

7.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了解肝的毗邻。

8.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9.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途径。

10.理解胰的位置和分部,了解胰液排出途径。

第六章呼吸系统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掌握鼻腔的分部和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开口,了解其临床意义。

3.理解喉的位置和喉软骨的名称;喉腔的形态、分部和功能。

4.理解气管的位置、分部、形态。

5.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6.掌握肺的位置、形态,了解肺段概念。

7.理解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8.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9.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第七章泌尿系统

1.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剖面肉眼结构,了解肾的毗邻。理解肾的被膜及固定装置。

3.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及其狭窄部位,了解其狭窄的临床意义。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黏膜特点。

5.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开口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1.理解男性生殖器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睾丸的形态和位置。了解附睾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输精管的结构特点和射精管的合成、开口位置;精索的组成和位置。

5.理解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年龄变化。

6.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弯曲及其临床意义。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1.理解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形态结构。

4.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5.掌握阴道前庭内尿道外口与阴道口的位置关系。

6.理解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概念及通过的结构。

7.理解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

第十章腹膜

1.理解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功能。

2.理解小网膜的位置、分部;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

3.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意义。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1.理解脉管系统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侧支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和心的各腔形态与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3.理解左、右冠状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理解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

4.理解心包的形态构造,了解心的体表投影。

5.理解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

6.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和功能。掌握颈外动脉的位置及其主要分支。

7.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的位置和分布。

8.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走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9.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及其分支。

10.在自己(或同学)身上触及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搏动。

11.在自己(或同学)身上指出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的临时压迫止血点。

12.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属支、起止及位置。

13.掌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的位置。

14.掌握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的行程。

15.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吻合路径。

16.应用血液循环的途径解释静脉滴注抗菌素的药物流向。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1.掌握胸导管的起始、位置、注入部位及其引流范围,乳糜池的位置、组成。

2.掌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3.掌握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和引流范围,肺门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的位置和引流范围。

4.掌握脾的形态和位置。

第十三章视器

1.掌握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结构特点及功能。

2.理解眼球内容物的构成及特点。

3.理解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掌握晶状体的位置与结构特点。

4.理解眼副器的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5. 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分支与分布。

第十四章前庭蜗器

1.理解前庭蜗器的分部和功能。

2.理解鼓膜的位置、分部及临床意义。

3.了解中耳的构成,了解鼓室的结构特点和听小骨的名称。

4.理解咽鼓管的位置、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5.理解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排列、骨半规管的名称、耳蜗的构成及主要结构。

6.掌握位觉器和螺旋器的位置和功能。

7.了解蜗管的结构,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第十五章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常用术语,了解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

2.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3.掌握脊髓灰质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理解上行纤维束的起止、位置和功能。

4.掌握皮质脊髓束的起止、位置及功能。

5.掌握脑干的外形、分部及相连的脑神经名称。

6.理解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的纤维来源、行程和功能。

7.理解小脑的位置、分部和功能,掌握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8.掌握丘脑腹后内、外侧核接受纤维的来源。

9.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沟和回。

10.理解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11.掌握基底核的位置、组成及各核团的位置,了解新、旧纹状体的概念。

12.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和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名称及临床意义。

13.掌握第Ⅰ躯体感觉区、第Ⅰ躯体运动区、视区和听觉区的位置及功能。

14.理解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第十六章周围神经系统

1.掌握脊神经的性质、构成和数目。

2.掌握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

3.掌握膈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腋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4.掌握各脑神经的性质。掌握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出入颅部位、分布和功能。

5.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主要分布范围。

第十七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掌握深、浅感觉传导通路中的三级神经元胞体的名称、位置,纤维束交叉的部位,在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2.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行程,各纤维束的交叉部位。

3.掌握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传导途径及损伤后症状

4.掌握锥体束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分部、起止、行程和功能,皮质脊髓束损伤后的症状,核上瘫、核下瘫的概念。

第十八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1.掌握脑和脊髓被膜各层的名称、位置,硬脊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大脑镰和小脑幕的形态和位置。

2.掌握主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及注入关系,海绵窦的交通及临床意义,蛛网膜粒和脉络丛的概念。

3.掌握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4.掌握脑动脉的主要来源,椎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分布和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意义。

5.掌握腰椎穿刺的结构层次。

第十九章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三、教学时数分配

 

讲课

习题课

实验

上机

合计

绪论

1

 

 

 

1

第一章

7

 

6

 

13

第二章

4

 

2

 

6

第三章

4

 

2

 

6

第四章

2

 

2

 

4

第五章

2

 

3

 

5

第六章

2

 

1

 

3

第七章

1

 

1

 

2

第八章

1

 

1

 

2

第九章

2

 

1

 

3

第十章

2

 

1

 

3

第十一章

10

 

5

 

15

第十二章

2

 

1

 

3

第十三章

1

 

1

 

2

第十四章

1

 

1

 

2

第十五章

7

 

4

 

11

第十六章

5

 

4

 

9

第十七章

2

 

2

 

4

第十八章

1.5

 

1

 

2.5

第十九章

0.5

 

1

 

1.5

合计

56

 

40

 

96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采取闭卷考试,理论考试为百分制。总评成绩由二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评30%(提问、作业、小测验、学习态度等)

2、期末考核占总评70%。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人体解剖学》,丁国芳,张建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3月第二版。

(二)参考书:

1、《系统解剖学》(七年制),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与案例分析》,杨最素,丁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3、《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与作业本》,杨最素、闫海强、丁国芳自编讲义,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