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医药科学基础医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理学全7讲视频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理学全7讲视频

课程介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整个机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及其调控机制。医学生只有在了解正常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疾病情况下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如当一个器官发生病变时将如何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变化和形态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生理学必然成为医学科学的主干基础课程。学好生理学将为进一步学习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其他后续临床医学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理学的建立,起源于17世纪初英国著名生理学家Harvey首次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发现血液循环,由此决定生理学知识主要来自于实验,使得生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因此,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理学知识的获取和生理学的教学离不开生理学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配合新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需要,生理学又开始衍生出临床生理学、麻醉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相应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后基因时代的到来,在分子水平研究基因的功能,并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理学已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医大)生理教研室创建于1949年4月16日。哈医大前身为中国医科大学龙井分校,1949年初由龙井迁入哈尔滨市而命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生理学系(教研室)的全体人员和全部实验设备随校迁入哈市,地址在南岗区文庙街哈医大校部。当时哈医大生理教研室建立并分配在校部致知前楼二楼。教研室设有大教室一间,实验室四间。教学人员仍沿用中国医科大学分校军队供给制编制,高级教师称为教员、青年教师称为助教(助手、研究生)。教辅人员称为技术生。教学设备主要有记纹鼓、血压计、肺活量计及一些基本固定记录器材。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培养前线医务工作者的教学任务紧迫。各期(年级)学员多、实验室少,且常采用小班上课,每位教师天天上下午均需上课,教学任务相当繁重。

      1950-1951年,建室和发展初期生理学教材和实验讲义由系主编油印成册,后铅印成书。教学以课堂讲解和示教为主、教学时数为40-80学时,实验占1/3。1954年教研室迁入新地址——生理学馆。1952年至1955年学制延长,定本科为5年,生理教学时数最多为180学时。生理教研室为重点科室,教师人数逐渐增加。此时从上海等地购进了大批实验器材,如心脑电图机、基础代谢测定仪等,生理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2-1976年,组胚、解剖、生理学、生化、生物合并。

      1984年,恢复五年制生理学本科教学,理论授课时数124学时,实验课时数72学时。

      1990年,开始开设七年制生理学,授课时数180学时。

      2006年,开设留学生生理学课程,授课时数178学时。

      随着招生类别的增多,招生人数的增加,生理学年授课年学生人数约2000人,承担约10个轨道的教学。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理论课课时有所减少,生理学实验课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整合为机能学实验中心。目前,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印证课堂理论,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习有关机能实验的基本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历史沿革:

 1963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

 1981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1981年——国家恢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

    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

 1995年——成为省“211工程”第一期重点建设学科

 1996年——成为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成员

 2000年——成为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成员

 

目前发展:

哈医大生理学教研室目前共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2人,高级实验师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导10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4人。

学历结构:博士占52%, 硕士占16%。

年龄结构:60岁以上占20%;51-60岁占 8%;41-50岁占 4%;

          31-40岁占52%;30岁以下占12%。

学缘结构:外校毕业人员占32%

师资配置:教授占40%,副教授讲师占28%,助教占8%。

          教师/学生比:0.014

 

多年来,生理学教学一直受到校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教学效果受到一致好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理学已经迈入新的改革与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