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工程技术电子与通信华中科技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1讲视频

华中科技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1讲视频由彭容修主讲

课程介绍

电子技术基础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对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电子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测试与实验技术三门课程。
我校电子技术课程的前身为“工业电子学”,80年代后改名为“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课程是我校的一类课程。课程组一贯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1989年《优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校改项目获国家级优秀奖。94年获得湖北省优质课程光荣称号,97年、2002年均通过省优质课程复审,湖北省优质课程光荣称号一直保持至今。
96年以来,课程组的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体系改革”、“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等一大批国家、省、校级教改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促进了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获得了“电信学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等一批国家、省、校级教学成果奖;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改文论;修订出版了主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以及配套相关教材,其中主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还将电子电路EDA技术及相关内容引入教学,编制了模拟、数字多媒体CAI课件和网络课件,初步形成了立体化教学环境。
课程建设有以下特点:
1、 用教材建设带动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康华光、邹寿彬、陈大钦等在国内颇有声望的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授、学者,他们曾担任或正在担任教育部电工、电子课委会电子技术课程组组长、副组长、专科教材编审成员等。课程组成员中现还有3人分别担任全国电子技术研究会的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康华光教授等一批老前辈对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老一辈教授的带领下,成功编写并出版多册本、专科主教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品种齐全,成龙配套。课程组绝大部分教师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建设有效地带动了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2、注意吸收国际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将学科最新发展融入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教材的前瞻性和高起点。
3.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如会应用电子器件手册)三者并重。提倡多种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狠抓教改和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注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经教改研究、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更新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003年我校电子技术课程首批进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在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后,为在高起点上取得进一步发展,跨上新台阶,课程组从课程教学体系这一更高的层面和角度,进行课程建设,全方位优化和提升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课程内容、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契机,以教材和网络资源为载体,不断创建优秀的教学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巩固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在全国地位和影响。为此,我们从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全方位构建和强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我们坚持理论教学紧跟科学发展,实验教学与技术进步相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训练等多方面构建和优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1.进一步突出了教材优势。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是一本国内经典教材,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励。第五版已于2006年出版发行,目前累计发行近20万册,紧跟着也已出版了一系列配套辅助教材和电子教案。
2.建设了一批优质的电子及网络课程资源。先后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第四版、第五版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等电子出版物。2005年“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电子技术资源库中的图形图像子库、动画子库、知识点讲解子库也已建设完成。
3.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在各种措施激励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已有4位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顺利通过讲课关,站稳了讲台,顺利解决了新老交替问题。另外,课程组通过教改项目和教材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使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和中坚力量。
4、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条件,将仿真引入课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良好效果。
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模式,提倡多种思维方式,和有创造性的学习,将传授知识、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三者并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6、鼓励和提倡双语或英语授课,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从严治学、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考评,积极开展教学法活动。
2003年以来编写出版教材10本,电子出版物5部,各级各类教学类奖项多项。课程组教师近年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
近年来课程组在高起点上全方位优化和提升精品课程教学平台,教改成果突出。新版教材发行量大面广,优势明显;教辅材料、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并获省级一等奖;在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有新的突破;三层次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方式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明显;在电信系开展多届双语和全英语授课反映良好。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四版 康华光 主编 陈大钦 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