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人文社会法学兰州大学 民事诉讼法学

兰州大学 民事诉讼法学由杨雅妮主讲

  • 来源:兰州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状态:共50讲 正在更新

课程介绍

课    程    简    介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开始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民事诉讼法课程的重要地位尚没有被充分认知。所幸,这种状况非常短暂,到了九十年代上半期,随着国外程序正义理念的引进,人们对程序和程序法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上升到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层面来进行学理解读。作为法律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部分,《民事诉讼法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并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诉讼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在现代法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熟悉各种民事诉讼法规范,以及各个程序之间的联系,提高运用程序规范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提高运用诉讼机制,维护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意识。
        民事诉讼法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必须开设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所依托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为数不多的重要基本法,在整个民事程序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基础性地位。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正理念和规则意识,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促进公正司法和公正执法,而且基于本课程所具有的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还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民事诉讼法》课程在我校法律系成立之初就是法律系专业课程中的主要门类。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注重教学效果,在教学方面成绩斐然。
        本课程在内容体系结构的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借鉴和吸收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的成果;第二,围绕现有民事诉讼立法体系;第三,结合司法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包括民事诉讼法总论、诉讼审理、非讼程序、执行程序、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以仲裁制度为核心)等部分。
        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针对民事诉讼法课程自身的特点,在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的同时,结合近年来课程创新的成果,引入部分案例教学。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务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并建立了一套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参考文献、考试试卷等在内的完整的教学资料库,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时,还积极探索出了师生互动式和开放式两种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受到学生欢迎,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主管与管辖、当事人与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明、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诉讼保障制度、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非诉讼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等。
 
 
教    学    大    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民事诉讼法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必须开设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所依托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为数不多的重要基本法,在整个民事程序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基础性地位。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正理念和规则意识,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促进公正司法和公正执法,而且基于本课程所具有的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还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用。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参考书有: 
 
1.江 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2.汤维建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人大出版社 2006年7月; 
 
3.廖中洪主编:《民事诉讼法•诉讼程序篇》,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4.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5.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6.张卫平主编:《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7.汤维建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人大出版社2006年8月; 
 
8.江 伟主编:《民事诉讼法练习题集》,人大出版社2006年4月; 
 
9.田平安主编: 《民事诉讼法》,(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基础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江伟、孙邦清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本课程包括二十二章内容: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明确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
 
【教学内容】
 
1.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2.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点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内容
 
4.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掌握法院审理和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原则,正确适用基本原则的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1.基本原则的概述 2.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3.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4.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5.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 6.检察监督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第三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项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基本制度的概述 2.合议制度
 
3.回避制度 4.公开审判制度
 
5.两审终审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
第四章  诉与诉权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诉权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了解诉的构成要素和识别标准,掌握反诉制度。
 
【教学内容】
 
1.诉与诉权的基本含义
 
2.诉的构成要素和识别标准
 
3.反诉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诉与诉权的基本含义。
第五章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事人含义、特征;了解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具体内容;掌握正当当事人的认定以及当事人更换和诉讼承担的具体规定。掌握诉讼代理人的特点和不同种类诉讼代理人的区别;正确适用诉讼代理的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当事人制度的概述 
2.当事人的认定
 
3.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当事人的概念;当事人制度的构成;原、被告当事人的适格
第六章  多数当事人诉讼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两者的区别;掌握第三人诉讼的特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特征以及两者的区别;了解代表人诉讼的特点和两种诉讼代表人进行诉讼的具体规定。
 
【教学内容】
 
1.共同诉讼 2.诉讼代表人          3.诉讼第三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共同诉讼人;诉讼第三人;代表人诉讼制度
第七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主管的相互关系;明确确定管辖的原则以及管辖的种类和分类;掌握各种管辖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管辖的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1.民事案件的主管 2.管辖的概述
 
3.级别管辖 4.地域管辖
 
5.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作用、种类和分类;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教学内容】
 
1.民事诉讼证据概述2.民事诉讼证据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种类证据的内容及特征。
第九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证明对象的概念和范围;明确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分配;掌握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并了解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掌握法院对证据审核判断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 
 
1.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
 
2.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3.审查核实证据与查明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的关联;
 
2.教学难点:对举证时限的理解与运用;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十章  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诉讼中调解的概念、性质及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掌握法院调解的原则与程序;正确理解调解协议的效力并学会调解书的制作。
 
【教学内容】
 
1.诉讼中调解的概述 2.诉讼中调解的原则
 
3.诉讼中调解的程序 4.调解协议与调解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调解书的制作与签发;调解的效力
第十一章  诉讼保障制度与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期间的含义、种类;掌握计算期间的方法及耽误期间的补救措施;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定的各种送达方式。掌握财产保全的种类、条件、范围、措施及发生错误的补救办法;掌握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条件及适用先予执行的程序规定。明确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掌握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了解诉讼费用的种类、性质和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明确诉讼费用负担的一般原则和例外规定;了解我国司法救助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期间与送达 2.财产保全
 
3.先予执行4.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5.诉讼费用 6. 司法救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财产保全;先予执行
第十二章  诉讼费用和司法救助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诉讼费用的概念和征收根据;了解诉讼费用的缴纳标准;掌握司法救助的概念和适用情形。
 
【教学内容】
 
1.诉讼费用的概念和征收根据2.诉讼费用的缴纳标准
 
3.司法救助4.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和具体适用情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和具体适用情形
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普通程序的含义、内容、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任务、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掌握和正确适用普通程序的各项法律规定;熟悉第一审案件的审理流程,为学好整个审判程序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普通程序概述 2.起诉与受理
 
3.审理前的准备 4.开庭审理
 
5.撤诉、缺席判决 6.诉讼中止和终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庭审流程及庭审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简易程序的概念与特点、简易程序建立的基础和作用;明确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
 
1.简易程序概述 2.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事裁判的含义,掌握民事裁判的不同类型及其适用情形
 
【教学内容】
 
1.裁判概述 2.民事裁判的种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事判决的效力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基础及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掌握提起上诉的条件和程序;正确适用受理和审判民事上诉案件的具体规定。
 
【教学内容】
 
1.二审程序概述 2.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3.对上诉案件的审理 4.上诉案件的裁决与调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上诉的条件;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决
第十七章  监督和申请再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监督与申请再审程序的概念、特点、意义及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了解我国再审制度的三条渠道及相互关系;熟悉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律规定;掌握提起和审理再审案件的程序及再审裁判的法律效力。
 
【教学内容】
 
1.监督和申请再审概述 2.基于司法监督权启动的再审
 
3.基于检察监督权启动的再审 4.基于申请再审权启动的再审
 
5.再审案件的审判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法院对再审案件的处理
第十八章  特别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特别程序的含义、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指定或撤销监护人和变更监护关系案件以及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掌握督促程序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特点;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支付令的申请、发出和对支付令的异议所作的具体规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解决督促还债问题;掌握公示催告程序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特点;熟悉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示催告申请的提起和受理、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所作的具体规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审理公示催告案件。
 
【教学内容】
 
1.特别程序概述
 
2.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
 
3.宣告失踪、死亡案件审理程序
 
4.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
 
5.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
 
6.督促程序概述
 
7.公示催告概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除权判决及其效力
第十九章  民事执行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执行的含义、特点、原则以及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正确理解执行标的;掌握执行程序发生的条件、执行根据、执行对象和执行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了解执行竞合的内涵和执行救济的方式。
 
【教学内容】
 
1.民事执行制度概述 2.执行根据、执行主体与执行对象
 
3.执行担保、执行异议 4.执行开始、中止、终结
 
5.执行和解、执行回转 6.执行救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执行担保;执行异议
第二十章  民事执行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执行措施的含义;掌握金钱债权执行和非金钱债权执行措施的具体运用。
 
【教学内容】
 
1.民事执行概述2.金钱债权与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二十一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含义和涉外民事案件的范围;明确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特别规定与民事诉讼法一般规定的关系;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以及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
 
【教学内容】
 
1.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2.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原则
 
3.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4.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送达与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