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人文社会语言学兰州大学 语言学概论

兰州大学 语言学概论由孙丽静主讲

  • 来源:兰州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状态:共20讲 正在更新

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打下基础,也为以后继续深入地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使用科学方法分析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初步能力,并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主要学习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它的结构。掌握语言的现状、变化以及一般的发展规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基础。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性学科。它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交叉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学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各高等学府中文系和外语系的必修课程。一般来说,大学中文系的语言学课程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学概论课的交叉性非常明显,它不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不同内容,还涉及到大量外语知识,并着重从理论上去研究语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理论上对人类语言共同规律的分析能力,同时对于其他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中华书局,1987。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沈阳、贺阳著,语文出版社,2000。
 
《语言学概论》,邢公畹等著,语文出版社,1992。
 
《语言学概论》,倪立民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理论语言学教程》,李宇明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课    程    大    纲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分类
 
    四、语言学主要流派
 
    五、语言学的功用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去认识现实的一种能动的过程。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间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第三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通过认识发音器官的构造去认识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
 
四、音素和音标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标是标注音素的标写符号。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和认读。
 
    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辅音及区别
 
二、元音舌位图
 
要重点掌握八个基本元音。
 
三、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了认识。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
 
    第三节  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别次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四、音位和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弄清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
 
    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在由音位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结构单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的 ,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三、语法单位
 
    凡是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词法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称为构词法。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二、句法
 
词组合成句的规则称为句法。句法的基本结构规则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种。语句是有层次地运用五种基本结构规则造出来的。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四、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
 
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二、形态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的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等。
 
    第四节  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不同的句式可以通过变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法的结构类型
 
根据语法的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类。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词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及其构成
 
一种语言的词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词汇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的特点和一般词汇的构成。
 
二、词义和词义类型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表现为词义的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多义词产生的途径:隐喻和换喻。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
 
三、义素和义场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词义的组合不同于词的语法组合,指词与词的组合在意义上要有现实的依据,要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二、词义与语境
 
三、“言内意外”和词义的组合与运用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原始文字和科学的文字体系。
 
二、文字的发展
 
造字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表意、意音和表音三个阶段。几种重要的字母。
 
文字的发展:表意、假借和形声,基本上是一种意音文字体系。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文字需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 改革。汉字服务于汉语社会,由于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幅员辽阔,方言分歧,难以实现拼音化的改革。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汉语文言与白话的差异。“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
 
三、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汉语的七大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地域方言如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共同语
 
共同语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汉语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其基础是北方方言。
 
三、共同语的规范
 
语言的演变和语言的规范。汉语规范化问题。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汉语结构的特点对词语借用的影响。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语言融合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从双语现象到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混合语和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的线索和途径。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浩繁的书面文献资料是研究汉语演变的丰富“矿藏”。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汉语浊音清化的规律。音变规律的特点。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古今语序的差异和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课程重点难点
 
 
 
        本部分是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入口,重点和难点并不多,主要是要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有关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初步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正确理解语言和说话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符号及符号的构成,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音的属性,用国际音标标音,语音四要素,发音原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音位和音位变体,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音位的组合和聚合。
 
        语法的性质和特点,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各级语法单位,语法的意义和形式,词类的划分,形态和语法范畴,词的组合的基本类型,复句的层次的分析,语法的结构类型。
 
        基本词汇的特点,词义概括性的特点,隐喻和换喻,义素和义场以及在词义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汉字和汉语的关系,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影响语言演变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分化的原因,方言与亲属语言的异同,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掌握语言接触的各种形式,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的道理。区别克里奥耳语和洋泾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