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学习网!
首页大学视频自然科学物理学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由曹春梅 李琦 关荣华 张晓宏 康文秀 阎占元主讲

  • 提示:批量下载已经包含此资源,无须单独下载。
  • 01 质点力学
  • 02 刚体
  • 03 狭义相对论基础
  • 04 气体分子运动论
  • 05 热力学
  • 06 静电场
  • 07 稳恒电流的磁场
  • 08 电磁感应
  • 09 振动与波
  • 10 波动光学
  • 11 量子物理
  • 提示:批量下载已经包含此资源,无须单独下载。
  • 01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 02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 03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3章 动量与角动量
  • 04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4章 功和能
  • 05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5章 刚体力学
  • 06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6章 狭义相对论
  • 07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7章 气体动理论
  • 08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8章 热力学基础
  • 09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9、10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 10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1章 稳恒电流磁场
  • 11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2章 电磁感应
  • 12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3章 电磁场
  • 13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4章 振动
  • 14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5章 波动
  • 15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6章 光的干涉
  • 16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7章 光的衍射
  • 17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8章 光的偏振
  • 18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第19章 量子
  • 19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1-220_试卷(英语)
  • 20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实践指导
  • 21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 22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教学大纲(1)
  • 23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教学大纲(2)
  • 提示:批量下载已经包含此资源,无须单独下载。
  • 01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1)
  • 02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1)
  • 03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1)
  • 04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1)
  • 05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2)
  • 06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2)
  • 07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2)
  • 08 华北电力大学 大学物理 试卷(2)

课程介绍

 大学物理课程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力学

主讲教师 :曹春梅、李琦

 

 

前言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的运动函数

  1.2 位移和速度

  1.3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一)

  1.3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二)

  1.4 直线运动

  1.5 抛体运动

  1.6 圆周运动(一)

  1.6 圆周运动(二)

  1.7 相对运动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3 几种常见力

  2.4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

  2.5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2.6 惯性力(一)

  2.6 惯性力(二)

第三章 动量和角动量

  3.1 动量和冲量 动量定理

  3.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

  3.3 质心、质心运动定律

  3.4 质点的角动量

  3.5 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一)

  3.5 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二)

第四章 功和能

  4.1 功和功率

  4.2 动能定理(一)

  4.2 动能定理(二)

  4.3 保守力和势能

  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4.5 守恒定律的特点及其应用(一)

  4.5 守恒定律的特点及其应用(二)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习题课(三)

第五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5.1 刚体的运动

  5.2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

  5.3 转动惯量的计算(一)

  5.3 转动惯量的计算(二)

  5.4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其应用(一)

  5.4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其应用(二)

  5.5 转动中的功和能

  5.6 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6.1 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

  6.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6.3 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膨胀(一)

  6.3 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膨胀(二)

  6.4 长度缩短

  6.5 洛仑兹变换(一)

  6.5 洛仑兹变换(二)

  6.6 相对论速度变换

  6.7 相对论的质量和动量

  6.8 相对论能量(一)

  6.8 相对论能量(二)

 

热学

主讲教师 :关荣华

 

 

前言

第一章 温度

  1.1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

  1.2 热力学第0定律温度的概念

  1.3 温标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2.2 能均分定理及理想气体的内能

  2.3 气体分子速度的统计分布律

  2.5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一)

  2.5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二)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热力学过程

  3.2 功 热量 内能(一)

  3.2 功 热量 内能(二)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4 热容(一)

  3.4 热容(二)

  3.5 绝热过程

  3.6 循环过程

  3.7 卡诺循环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自然过程的方向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二)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

  4.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4.4 热力学几率

  4.5 玻耳兹曼熵公式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电磁学

主讲教师 :张晓宏、康文秀

  

前言

第一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1.1 电荷

  1.2 库仑定律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1.4 电场计算举例(一)

  1.4 电场计算举例(二)

  1.5 电力线和电通量

  1.6 高斯定理(一)

  1.6 高斯定理(二)

  1.7 高斯定理在计算场强中的应用

第三章 电势

  3.1 静电场的保守性

  3.2 电势能、电势(一)

  3.2 电势能、电势(二)

  3.3 电势梯度

  静电场部分小结

  习题课

第四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

  4.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4.2 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4.3 封闭导体壳内、外的电场

  4.4 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计算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第五章 电容及电介质

  5.1 电容及电容器

  5.2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5.3 电容器储能和静电场能量

第七章 磁力

  7.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7.2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安培力

  7.3 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矩(一)

  7.3 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矩(二)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第八章 磁场的源

  8.1 基本磁现象

  8.2 毕奥?萨法尔定律(一)

  8.2 毕奥?萨法尔定律(二)

  8.3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

  8.5 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一)

  8.5 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二)

第十章 电磁感应

  10.1 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10.2 动生电动势(一)

  10.2 动生电动势(二)

  10.3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一)

  10.3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二)

  10.4 自感与互感现象(一)

  10.4 自感与互感现象(二)

  10.6 磁场能量

第十一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11.1 位移电流

  11.2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

  11.4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总习题课(一)

总习题课(二)

 

波动与光学

主讲教师 :李琦

 

 

第一部分 振动与波

第一章 振动

  1.1 简谐振动(运动学部分)(一)

  1.1 简谐振动(运动学部分)(二)

  1.2 简谐振动(动力学部分)(一)

  1.2 简谐振动(动力学部分)(二)

  1.3 简谐振动的合成(一)

  1.3 简谐振动的合成(二)

第二章 波动

  2.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

  2.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二)

  2.2 简谐波的波函数

  2.3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一)

  2.3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二)

  2.4 波的传播特点

  2.5 波的叠加(一)

  2.5 波的叠加(二)

  2.5 波的叠加(三)

  2.6 声波

  2.7 多普勒效应

  习题课(一)

  习题课(二)

 

第二部分 波动光学

前言

第一章 光的干涉

  1.1 光的相干性

  1.2 相干光的获得

  1.3 杨氏双缝干涉(一)

  1.3 杨氏双缝干涉(二)

  1.4 光程

  1.5 薄膜干涉(一)

  1.5 薄膜干涉(二)

  1.5 薄膜干涉(三)

  1.6 迈克耳逊干涉仪

第二章 光的衍射

  2.1 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2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半波带法(一)

  2.2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半波带法(二)

  2.3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一)

  2.3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二)

  2.4 光栅衍射(一)

  2.4 光栅衍射(二)

  2.4 光栅衍射(三)

  2.5 X射线的衍射

第三章 光的偏振

  3.1 光的偏振状态

  3.2 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一)

  3.2 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二)

  3.3 反射和折射光的偏振

  3.4 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双折射(一)

  3.4 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双折射(二)

习题课

 

量子物理

主讲教师 :阎占元

 

 

前言

第一章 波粒二象性

  1.1 黑体辐射和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1.2 光电效应

  1.3 光的波粒二象性

  1.4 康普顿散射

  1.5 粒子的波动性

  1.6 概率波与概率幅(一)

  1.6 概率波与概率幅(二)

  1.7 不确定性关系(一)

  1.7 不确定性关系(二)

第二章 薛定谔方程

  2.1 薛定谔方程(一)

  2.1 薛定谔方程(二)

  2.2 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

  2.3 势垒穿透

  2.4 一维谐振子

第三章 原子中的电子

  3.1 氢原子(一)

  3.1 氢原子(二)

  3.2 各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

第四章 激光原理

  4.1 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

  4.2 激光原理

  4.3 激光器

 

  

大学物理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普通物理学》,程守洙 江之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5版。 

[2]《物理学》,马文蔚 柯景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3版。 

[3]《大学物理》,周勇志 吴天海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 

[4]《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马文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 

[5]《力学》 王楚 李椿 周乐柱 郑乐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6]《力学》 漆安慎 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7]《光学》 章志鸣 沈元华 陈惠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8]《光学》 赵凯华 钟锡华(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 

[9]《电磁学》 王楚 李椿 周乐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10]《电磁学专题研究》 陈秉乾 舒幼生 胡望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11]《电磁学》 赵凯华 陈熙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12]《电磁学》 梁灿彬 秦光戎 梁竹健,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13]《热学》 李椿 章立源 钱尚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 

[14]《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15]《新编大学物理学》 邓明成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6]《大学物理CCBP教程》 李元杰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17]《大学物理(网络教材)》(上、下册)吴玉杰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8]《大学物理拓展与应用》 严燕来 叶庆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9]《大学物理学》 卢德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20]《普通物理思考题集》 苏曾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第2版。 

[21]《物理学难题集萃》 舒幼生 胡望雨 陈秉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2]《经典与近代物理学》 高物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23]《光学》 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24]《基础物理学》 朱荣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5]《基础物理学教程》 (上、下卷)陆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26]《物理学》(上、中、下册)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 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7]《大学物理习题指导》 廖耀发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8]《新编普通物理题解》 周逊选 黄伯坚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9]《物理学》(上、下卷)刘克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 

[30]《大学物理教程》(一、二、三册)吴锡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