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简 介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这门课还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和专业工作方法,能促进对其它课程的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在:
(1)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3)培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怀;
(4)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初步了解社会工作实务,学习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6)把握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生学习社会工作领域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观。其原因在于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强调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同时社会工作课程比较强调应用技能和社会工作实务中工作双方的“伙伴”关系。社会工作是适应近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随着世界的技术创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方式的改变,人类社会日趋复杂,解决复杂社会中的问题需要有新的方式,社会工作就成为现代社会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即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实践前提,知识基础,价值前提和职业道德,了解和具备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实务等一系列社会工作的经典方法。因为,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助人活动,一种专业,也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制度。
(3)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靠行政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要求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看清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和应该进行的开创性的工作,为从事的社会工作进行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教 师 简 介
吕青,女,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系主任,江南大学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无锡市妇女理论与家庭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发展研究顾问,有多年的教学经历,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获得校教学“春华”一等奖、青年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光荣称号,现在主要承担《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家庭社会工作》等课程的讲授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社会工作。
主要成果有:
1、编著教材一部(社会保障概论),参编教材两部,另外一部教材(社会工作实务)今年年底出版。
2、主持完成课题十三项,其中省级课题六项,市级课题五项,校级课题两项。
3、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二篇。
参 考 资 料
一、参考书
1、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社会工作概论,周沛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4。
3、社会工作概论,顾东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
4、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5、社会工作概论,向德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
6、《2009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王思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7、社会工作概论,张乐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8社会工作概论,方青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9、社会工作概论,苏振富,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10、社会工作学新论,周永新,商务印书馆,2001,8。
11、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个案社会工作,张雄编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团体社会工作,刘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王思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5、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古学斌 阮曾媛琪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二、有关刊物
1、《社会工作》江西省民政厅
2、《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3、《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
4、《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5、《社会》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部
课 程 大 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数:32
一、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学基础和伦理以及社会工作理论,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系统地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专业方法,能结合中国实际和我国社会工作的最新进展,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应用到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反贫困及民政工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第四节 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逻辑结构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第四节 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个案工作
第一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第三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第四节 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理论与理论模式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第八章 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理论
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第四节 中国的社区工作
第九章 社会行政
第一节 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社会行政的内容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行政
第十章 社会工作实务Ⅰ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节 妇女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Ⅱ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四节 矫正社会工作
三、授课学时分配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讲课学时 |
1 |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 2 |
2 |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 2 |
3 |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 2 |
4 |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 4 |
5 |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 2 |
6 |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 4 |
7 | 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 | 4 |
8 | 第八章 社区工作 | 4 |
9 | 第九章 社会行政 | 2 |
10 | 第十章 社会工作实务Ⅰ | 3 |
11 |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Ⅱ | 3 |
12 | 合计 | 32 |